齐飞航空2吨级全尺寸5座载人eVTOL新产品W280成功下线
会议伊始,齐飞航空创始人、董事长潘晓俊回顾了企业三年来的技术攻坚历程。他表示,W280的研发依托苏州“研发测试-适航审定-场景应用”全周期产业生态,攻克了动力系统耦合性优化、飞控稳定性升级等核心难题,并通过框架机完成50余次飞行测试,验证了气动效率、复杂环境适应性和多冗余安全设计。该机型采用纯电复合翼构型,通过超大规模CFD数值仿真与多桨叶动力试验,实现气动效率提升15%、噪音降低20dB的突破性进展,其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研-产-适航”协同体系,更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构建专属电芯技术链条,填补了航空动力电池国产化空白。
针对本次下线机型,杨金才会长从产业创新维度给予高度评价。该机型采用纯电复合翼构型,通过超大规模CFD数值仿真与多桨叶动力试验,在气动效率与噪音控制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其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研-产-适航协同体系,特别是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机构构建的专属电芯技术链条,为我国航空电动化产业链完整性建设提供了创新范式。值得关注的是,该机型已获得若航工业集团500架采购意向,创下国内eVTOL领域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杨金才会长强调,低空经济的产业化进程需要技术创新、政策突破与场景落地的三维共振。苏州通过构建研发测试-适航审定-场景应用的全周期产业生态,特别是盛泽湖示范岛打造的70平方公里全空间无人体系测试场,为我国城市低空交通网络建设提供了先行样本。他认为,W280机型的成功下线不仅验证了复合翼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可行性,更预示着中国在航空电动化领域正从技术追赶转向标准输出。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安全总监、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唐伟斌从行业监管维度指出,W280的适航进程彰显中国民航局“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理念,其与中航工业集团在传感器、复合材料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eVTOL适航标准体系贡献了关键实践案例。